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月|財富管理專家講解“如何識別投資中的陷阱”
來源:
金石財策
作者:
金石財策
發布時間:
2023-10-12
點擊次數:
34
9月15日-10月15日,以“匯聚金融力量 共創美好生活”為主題的2023年“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月”在全國開展。本次活動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、中國人民銀行、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、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推出。

金石財策積極響應,于10月11日圍繞“如何識別投資中的陷阱”這一主題開展金融消費者與從業者投教活動。本次活動主講人由金石財策的財富管理專家張曉杰擔任。張曉杰是RFP美國注冊財務策劃師、CWMA國際認證財富管理師及河北金融學院研究生部行業導師,擁有逾二十年金融管理經驗,曾在交通銀行、中信信托、知名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等機構負責信貸及投資管理工作,具有豐富的投資及財富管理實踐經驗。在金融產品“暴雷”時有發生的市場環境中,無論是投資人本人,還是與投資人接觸較為密切的理財顧問,都需要對資產管理業務的運行邏輯具備底層認知,從而在金融投資中能夠做到去偽存真。張曉杰對資產管理業務的行業格局做出全面解析,通過對資產管理機構的主體類型、組織架構、投資決策流程、業務投資方向等方面的講解,讓與會者對資產管理業務的參與主體與運營方式有了系統認知,并且對產品暴雷產生的原因及傳導過程有了理智認知。市場上主流的資管產品發行主體包括銀行理財子公司、信托公司、證券公司、公募基金、私募基金等,由于這些機構的資產端投資能力與資金端客戶特點的差異,導致它們投資的資產類型、投資策略、產品特征存在很多不同之處。針對當下投資者較為關心的問題,張曉杰介紹了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的主要差異。她指出,私募基金相較于公募基金而言,除了體現在投資門檻較高外,其投資產品類型、投資策略選擇等可以更加豐富,私募基金的收益分享機制對于投資人而言也更具吸引力。張曉杰特別強調,金融投資收益的本質是風險溢價,想獲取高收益必然要承擔相應的風險,但是很多風險其實可以通過自身金融素養的不斷提升,做到最大程度的規避。她現場展示了某金融投資產品的合同文本,從發行方、登記備案方、期限、收益、資金用途等方面,分析了該投資產品的風險程度,幫助投資者與理財顧問盡可能識別風險。張曉杰指出,投資過程中風險雖然不可能完全避免,但是有風險不意味著不能投資,關鍵是要識別投資中的陷阱,做好風險的把控。張曉杰建議,投資人在投資決策時,要清楚目標金融產品的類別以及其風險收益特征;同時也要關注重點合同條款,清晰產品交易結構和底層資產情況;另外謹慎選擇資產管理人,可以盡量避免出現違約或者不盡職等道德風險;復雜環境下,專業、靠譜的財富管理顧問對于投資人來說意義重大,他們可以幫助投資人更好地理清投資需求,選擇投資策略并協助做出投資決策,從而提升投資勝率。活動最后,很多到場參會人員積極提出了他們在金融投資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,張曉杰分別給予詳細解答。金石財策作為一家由專家驅動的專業財富與投資管理顧問機構,從創立伊始即本著“改觀中國財富管理”的初心,以專業、真誠、審慎、創新為核心價值觀,在財富管理事業之路穩步前行。金石財策將良好聲譽視為企業的核心資產,將金融投教工作作為工作開展中的重中之重,引導金融投資者及從業者在市場亢奮時保持敬畏與審慎,做好大類資產配置,不可盲目冒進;在市場悲觀時保持理智與常識,冷靜做好形勢研判,把握金融周期轉換帶來的投資機會。金石財策對金融消費者及從業者投教工作的重視,不僅體現在線下活動方面,還通過公眾號“財策研習社”持續向公眾普及相關金融知識與先進的財富管理理念,倡導以財富目標為引導的財富管理理念,踐行價值投資與大類資產配置,幫助金融消費者提高防范意識,幫助理財顧問提升職業素養。